(通讯员:邢思远 摄影:刘瑞)为贯彻育人为本的精神,我院于2018年10月23日下午在田家炳楼502教室举行了“三育人标兵”报告会。报告会由2016-2018年度我校三育人标兵获得者余子侠教授主讲。青年教师及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报告会,报告会由副院长蔡迎旗教授主持。
首先,余子侠教授讲述了自己出身于教师世家的经历,以及自己对于育人精神的理解。余老师认为师生关系首要的是传统的“亲友关系”。年长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亲”的关系,年轻教师与学生之间主要是“友”的关系,当然也有“亲”的关系。“亲”是亲人的亲,是父子之情,是母女之爱;“友”也即是“有”,要使学生在做人处事为学求知方面真正有所获得。“亲”尤其对年长教师是这样,“友”对青年教师是一种基本的要求。
在余老师看来,“医者仁心,师者爱心”。他坦言,一个人民的教师,热爱自己的祖国,挚爱自己的事业,关爱自己的学生,是天经地义之事。心怀一颗爱心,在高校工作了三十多年的教育者,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一点进步,在教书育人方面获得师生好评,应是极正常又平常的现象。余老师被誉为荷包教授,多年来,他的衣服口袋里总是随身携带两支笔:一支红色,一支黑色。红色笔用于学生论文的修改;黑色笔用来为学生写推荐信之类的材料。经余老师修改后的论文,纸张均被密密麻麻的红色修改笔记所覆盖,大到文章的谋篇布局,小到标点符号的纠正、文字的润色,事无巨细。
余老师在生活上对学生关怀备至,但他认为,学业上、人生道路上却不能和学生一团和气,该严不严,就是害了学生;该扶正不扶正,就是丧失了师德。交流会的最后,余老师深情地说道,“‘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届届的学生有出息,导师的良心才得以安稳,我们的学院才有希望。”
报告会最后,院分党委书记卢治平对活动进行总结。卢治平高度评价了余子侠老师的报告。他指出:余老师的报告情深意切,语言诙谐,鞭辟入里,将观点阐述与实例相结合,引人深思,激发了广大师生对立德育人、师生关系问题的重新审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