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亦师亦友育满园桃李;焚膏继晷,笔耕不辍成通儒达士。以三十六载的教龄为纸,以夜以继日的耕耘作笔,书就对教育教学的忠诚。他,就是bwin必赢教授余子侠。
自1979年入党以来,余老师的党龄已近四十年,漫长岁月里,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师,授业解惑爱生如子,桃李天下;为学,严守党规党纪和学术规范,建树卓著。他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将教研相长发挥到极致。他是广大教师的楷模,亦是每一位党员的行为标杆。
那道曙光
时过境迁,沧桑巨变。改革开放前夕,国家宣布恢复高考。这一伟大举措犹如寒夜明灯,点亮了无数人的希望,也让年轻的余子侠看到了求学成才的曙光。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苦读,他终于如愿以偿进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时为湖北财经学院),修读政治学专业。此后四年间,他勤奋好学、德智双修,获得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1979年,他成为国家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党员。直到如今,余子侠老师仍不忘党和国家的恩情,“那(改革开放)就像一束光,点燃了希望的灯、照亮了前行的路。”
师魂之根
本科毕业留校工作后,余子侠通过考研来到华中师范大学,拜在章开沅先生的门下,先后攻读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受导师的影响,教育世家(他的外祖授业于旧时代经馆,其父亲由塾师而新中国初级师范校长、文教局长)出身的他,坚定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的事业理念。在硕士生毕业时,恩师章开沅寄语他:“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潜心学研,绝不是为了阿世媚俗,或是为自己觅得一个好前程;探求真知,就要不惧孤独,耐得住寂寞,不仅要有将自己与主流时尚隔离开来的勇气与魄力,更要有挖掘真理以启迪后人(学生)的使命感。这句话也成为了他坚定奉行的人生信条。
以德立学
作为科研成果卓著的学者大儒,余子侠教授几十年如一日,潜心挖掘和钻研史料,真正做到了鉴史、研史、从史中学、以史识教。作为学术和学科领头人,他团结同仁,通过自身示范性的传帮带,打造出一支思想过硬、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他与团队合作的学术著作成果迭出,其中“中国著名大学校长书系”,为今日高教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诸多高校管理者们的成功经验;《中国人留学史》和“中外教育交流研究丛书”,大力促进了中外教育交流和中国留学教育的发展;《日本侵华教育全史》,则有力地批判和回击了日本右翼势力的历史“健忘”。此外,为响应党和国家加强抗战史研究的号召,他在“抗战时期教育史”方向的专著,包括《民族危机下的教育应对》、《中国近代西部教育开发史(以抗战时期为重心)》、《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教育研究》,都被学界称为“实力派”的学术力作。而他奉为楷模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更是他研究30年而不辍的主要“项目”。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余教授对古今中外教育史实的执着探求,不仅发掘了宝贵的历史真相,揭示了相关史事的变演规律,也为当今教育改革的兴利除弊提供了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借鉴资料。而他那闻道在先、博古通今的学识气度,也为以德立教奠定了雄厚的知识基础。
以德立教
作为坚守讲台三十六年的普通教师,余教授始终用站立的姿态,表达对教育教学的敬畏与忠诚,用真心和真知来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守护着每一位他视作儿女的门生。
坚持“站着”上课。据余老师的学生回忆,“有一次老师脚受伤了,是被人搀扶着来到教室的,班上同学想让他坐着讲课,可他就是不肯,坚持站着讲到下课。这样称职敬业的老师,我们怎么能不尊敬他、喜欢他呢?”坚持站着上课,这是一位老教授对初心的敬畏与坚守。
历史事实永存,授课内容常新。尽管已经对自己主讲的中国教育史课程内容烂熟于心,余老师每次授课前,都会根据当下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重新备课,增添自己最新的学研成份。“余老师就像是一部行走着的、不断拓新的‘中国教育史’,他的讲授幽默风趣、旁征博引,使听者酣畅淋漓。在他的课上,绝不会有逃课或开小差的人,我们时而鼓掌叫好、时而陷入沉思,他的话语总有发人深省的力量。”上过他课的学生无不这样说。在学校组织的“既往毕业生对在校期间课程教学的评价”调查中,余老师所授《中国教育史》在全院“满意课程排序”中位列第一。
亦师亦友,爱生如子。授课堂上,余老师是妙语连珠的恩师;课下,他更乐意做学生的好友和亲人。每逢课间休息,他都会走到学生中间,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对待学生就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嘛”,他这样说。每当遇到思想、学习或生活出现难题的学生,他一经发现总会及时出手解围。一次雪天傍晚下课,他发现班上一位学生因为腿残难以行走,他不顾自己已年逾六十,且腰椎劳损发痛,硬是踏着积雪分歇三次将学生背到宿舍楼。“那天,余老师的背比父亲的还要宽厚温暖”——再累再痛,我也不会将你放下,因为你不仅是我的学生,更是我的孩子。他的一位研究生因被医院怀疑患有白血病而住院,他接到院方的“病急”消息后,立即第一时间赶往医院。即使每天都要上好几节课,他依然日日到医院探望,直至学生康复出院——再累再忙,我也会时刻将你牵挂,你是我的学生,更是你父母的希望,你的身心安稳安康,我来替他们负责。
呕心沥血,悉心指导。多年来,余老师总是随身携带两支笔,一支红色,一支黑色:黑色笔作用在为学生写推荐材料、评语……红色笔用来修改学生的论文。经余老师修改后的论文,纸张均为密密麻麻的红色修改笔记所覆盖,大到文章的谋篇布局,小到标点的纠正、文字的润色。
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他常对学生讲:“一个老师对学生的成人成材,应该有一种‘功成不在我,无我不功成’的心态和襟怀。”在余子侠教授看来,这便是“研”的目的与“教”的真义。不忘启迪世人的初心,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为国家输送堪当大任的栋梁,为民族探寻并传扬历史背后无声又厚重的教诲。
他,既是教师的楷模,亦是学者的标杆,更是每一名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